中国科技发展脉络是什么?新兴科技发展趋势怎样?前沿领域创新实践如何?深圳科技未来应走向何方?5月28日下午,市政协邀请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走进市政协“委员讲堂”,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解析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探索我国科研发展创新发展模式,讲述深圳前瞻性布局研究方向。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党组书记林洁出席活动。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深圳科技未来应走向何方?结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十余年的探索经验及前沿领域布局,樊建平给出了他的建议。
深圳应加快建设国际化科学城,建设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改革开放前40年,许多城市都大力兴建‘工业园区’ ;后40年,‘科学城’ 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一流大学将是科学城人才供给核心承载区。” 樊建平表示,粵港澳大湾区未来10年的发展会造就若干一流大学,香港和深圳地区会成为国际科技的创新中心,吸引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从全世界来,然后源源不断的催生出最前沿的科技。
他表示,瞄准未来,深圳应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打造科学城上面。但科学城绝对不应是自己关起门自娱自乐的。“科学城应当是国际化的,核心是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圳应该比其他城市更早一步行动,因为下一个40年的竞争,很有可能就是各个城市里科学城的竞争。”樊建平说。
据了解,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将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面向未来产业科技与人才需求,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化及体制机制创新为特色,探索“政民共建”新型大学体制,为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式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深圳方案。
关注生命健康领域, 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学院
“我们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机械革命,它解决我们人类的体力问题;第二个是信息电子革命,解决我们脑力的问题;接下来是生命健康革命,它最终会促使人类的进化。”樊建平说,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日益增高。与此同时,随着许多50、60后步入老年,独生子女一代养老压力增大。“生命健康领域,应当会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他提出,要发展好生命健康产业,关键在于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医学院。“如果有强大的医学院,除了市民可以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外,最重要的是,许多药品、仪器设备,能通过临床直接进入到市场,服务于深圳大量的三甲医院。樊建平认为,通过这个方式,可以花最少的代价,尽快的把深圳的三甲医院变成研究型医院,以临床促科研,这将对深圳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望下一个40年, 体制创新仍是深圳制胜关键
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繁华都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下一个40年,深圳要怎么保持发展优势?
“我认为,深圳应当继续在体制机制方面创新。深圳前40年的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此。下一个40年深圳也需要在方方面面进行体制机制的突破,继续引领这座城市更好地发展。”他说。
在具体的体制机制突破方面,樊建平举例说,可以为科研机构立法,授予科研机构足够的自主权,为科研机构“松绑”,让困扰科研机构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成果收益分配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充分释放科研机构的“能量”。
次“委员讲堂”是今年第二场活动,继续采取通过网络直播+分会场形式举办。活动期间,共有79.11万观众通过壹深圳、腾讯微视、新浪、读特(深圳特区报客户端)、读创(深圳商报客户端)、深圳移动等新媒体平台上收看直播。